10月12日,2025“一带一路”食品安全与营养国际研讨会暨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(重庆)食品安全与营养分会场在北碚区开幕。
本次会议由西南大学主办,汇聚了来自匈牙利、俄罗斯、巴西、埃及等10余个国家的近200位专家学者,围绕食品安全与营养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,旨在深化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科技合作,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协同发展。
据悉,自2017年“中匈食品科学合作研究中心”成立以来,西南大学在食品领域国际合作持续升级。2024年,依托该中心获批建设的“中国-匈牙利食品科学‘一带一路’联合实验室”,成为重庆首个食品领域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,标志着中匈乃至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食品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。
“本次会议既是对前期合作成果的总结,更是未来协同创新的起点。”西南大学副校长范大明表示,西南大学将以联合实验室为纽带,推动与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、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机构在食品微生物资源开发、数智化加工等领域的联合攻关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。
此外,本次会议还设置了专家报告、研究生论坛等环节,国内外学者围绕“生物毒素脱毒技术”“益生菌与代谢疾病干预”“食品污染物监测”等主题作了22场学术报告。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研究员佐索·札兰分享了生物脱毒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,西南大学教授石慧则探讨了微生物资源的“双刃剑”效应。
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科技参赞刘华通过视频致辞,呼吁与会专家秉持“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”的丝路精神,共同探索解决全球食品营养挑战的新路径,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。
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高道马表示,中匈食品科技合作已成为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的典范,未来将推动两国高校、企业加入合作网络,让“合作之树”结出更多硕果。
本次研讨会的举办,不仅为全球食品科学领域搭建了高端对话平台,更将强化西南大学及重庆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枢纽地位,为“一带一路”科技创新与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作为会议举办地,北碚区近年来深化校地合作,升级打造“一圈一港一园”创新生态圈,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5.9%,位居重庆市第一。北碚将以联合实验室为支点,吸引更多国际人才与项目落地,推动食品安全技术成果转化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(来源:金台资讯,记者:李波)